首頁>要聞 要聞

每小時處理3.5件侵權案:“中國第一展”的知識產權保護決心

2017年05月05日 20:26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廣州5月5日電(記者毛鑫、王攀)第121屆廣交會5日閉幕。記者從閉幕新聞發(fā)布會上了解到,本屆廣交會共接受侵權投訴476宗,相當于每小時處理3.5件侵權案。在眾多參展企業(yè)看來,廣交會已經成為中國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的“金字招牌”。

廣交會有著“中國第一展”的美譽。據統(tǒng)計,本屆廣交會共有315家企業(yè)最終被認定涉嫌侵權。與上屆同期相比,受理案件下降16.05%,被認定涉嫌侵權企業(yè)總數下降4.83%。

“從近幾年情況看,廣交會知識產權侵權案數量以年均10%的速度持續(xù)下降,顯示大會知識產權保護的形勢越來越好?!睆V東省知識產權局局長馬憲民說。 

這一形勢取得來之不易。馬憲民說,知識產權保護的突出難點之一就在于侵權糾紛處理的時間成本高,而這一點對展會來說尤為明顯。

深圳市倍輕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著十多年參展歷史的高科技企業(yè),也是發(fā)起侵權投訴較多的企業(yè)。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賀小潮表示,廣交會一屆會期15天,單期僅5天,這意味著如果有參展企業(yè)發(fā)現被侵權,往往也只有不到5天的時間申訴處理,維權時間成本很高。

“20多年來,廣交會不斷創(chuàng)新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從快處理侵權糾紛,現在通常能做到讓侵權方當場下架,充分保護了企業(yè)的利益與創(chuàng)新積極性”。賀小潮說。

廣交會從1992年開始探索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是中國較早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并設立知識產權維權機構的展會。1999年起專家駐會、現場辦公成為廣交會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慣例。

廣交會投訴接待站工作人員說,相關機制已經“千錘百煉”,“一般來說,一件侵權投訴從受理到專家給出判定結論,再到工作人員對侵權行為處理到位,最快只需半天時間。”

除了快速反應之外,廣交會還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前移,在開展前把知識產權登記信息推送給每一家參展商,推動相關參展商自查。

英國戴森技術有限公司代表路蘭德說:“早在展會開幕前,舉辦方利用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媒體將戴森公司的產品信息推送到各參展商供其參考,并且在展會中主動觀察并尋找侵權產品,這有賴于大會投訴站對投訴作出高效處理,為戴森消除展會上的侵權產品增添了一臂之力?!?/p>

此外,廣交會還加大了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從2002年起,根據侵權情況會對相關參展商作出展品暫扣、暫停直至永久取消參展資格等處罰。今年5月2日,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和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在穗簽訂廣交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戰(zhàn)略合作協議,將廣交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對知識產權實行最嚴格的保護維護了廣交會的正常交易秩序,對鼓勵國內參展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助力外貿發(fā)展方式轉型升級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睆V交會副主任、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李晉奇說。

“廣交會是中國第一展,被譽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同時也是中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推動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瘪R憲民說。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侵權案 知識產權 保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