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孝順與年齡無關

2017年09月12日 14:19 | 作者:陳芳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有時候,成長是被動的。

前一陣子,我的大學閨蜜若兮的媽媽查出了宮頸癌,幾周時間內(nèi),經(jīng)歷了化療、做手術等一系列治療。盡管父母也支持她繼續(xù)求學,若兮還是放棄了正在進行的留學,回北京給媽媽當起了護工。若兮是一個任性果敢的女孩,在這之前,我從未見過她糾結(jié)憂慮,而最近好幾次她叫我出去,訴說起心理上的壓力,她擔心著母親的身體,擔心著父親每日忙碌會不會也承受不住,更擔心著每時每秒癌細胞會不會擴散,說著說著,她的眼淚順著臉頰流下,臉上寫滿了無助。

面對如此的變故,她除了煎熬地面對沒有別的辦法。幸運的是,經(jīng)過了一兩個月的治療和護理,若兮媽媽的病情有了好的轉(zhuǎn)機,而她也好像變了一個樣子,以前滿臉的傲氣煙消云散。

眼看著她這樣的變化,我心中各種感情五味雜陳,既有同情,畢竟她在20多歲的時候就承受了別人或許40歲才面臨的壓力,也有佩服和高興,看著她從大學畢業(yè)還依賴父母收拾東西到現(xiàn)在的獨當一面,變得堅強和獨立。確實,成長有時候就是一瞬間的事情。面對生命本身的生老病死是極其沉重的,尤其是自己至親的生病和死亡,需要極大的勇氣。另一個高中同學6月份也經(jīng)歷了類似的情況,父親在患了直腸癌一年之后不幸去世,她當天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一篇《祭父文》,回顧了父親經(jīng)受折磨的一年,說出了自己的悲痛,她說要將傷口撒鹽,因為那樣好得快些,那種克制的悲傷讓人很觸動。隨后的第二條微信朋友圈她說“日子并不會體諒軟弱,唯有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沒有什么比用力活著、用力去愛更美好的事情了?!彼廊皇悄莻€樂觀開朗的姑娘,但是經(jīng)歷這一切之后更能看出她樂觀背后的用力。

看著周圍同學的遭遇和成長,我不禁也開始思考我這個年齡是不是應該重新思考與父母的關系。說實話,作為一名90后,周圍大多是獨生子女,飛揚跋扈、個性張揚、任性活潑者不在少數(shù),二次元、“萌”文化,20多歲了仍時不時自稱“寶寶”,這在之前我完全不覺得有任何問題,對于父母,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索取、依賴和任性。

不僅如此,有時還理直氣壯地和父母鬧翻。關于未來計劃,關于戀愛自由,總覺得父母拿老一輩的舊思想來束縛我們的自由,總是肆無忌憚地出言不遜,雖然也知道父母出發(fā)點是為我們好,但是不愿意字斟句酌想辦法和父母溝通,反而愿意赤膊上陣,不可避免傷了父母的心。網(wǎng)上甚至有一句話說,“親人是用來傷害和后悔的。”正是對這種相處方式的一種無奈的總結(jié)。

《禮記》中說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物質(zhì)上贍養(yǎng)父母的責任可能青年的時候還不能完全做到,但是精神上的尊敬、愛護、體察,這樣的“大尊”則是任何年齡段用心就可以做到的。多年前,父親也因為長期的飲食不規(guī)律和壓力過大,健康受到了影響,我那時候心慌慌的,生怕發(fā)生什么變故,想起來不久前故意搞冷戰(zhàn)氣老爸更加后悔。后來“化悲痛為力量”,學習上更有了動力,父親的身體狀況也好轉(zhuǎn)了過來。

想想我們已經(jīng)是20多歲的青年人,父母大多是接近50歲的更年期,我們長大成熟一天,也就意味著父母衰老一天。那我們翅膀變硬之時,也應是開始保護、關心父母之時。傳統(tǒng)的孝道文化在今天應該得到重視和傳承,雖然說愚孝和盲從已不合時宜,但是對父母的關心關愛與年齡無關,越早越好。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父母 年齡 無關 孝順 父親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