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觀察 精準觀察
“扶貧車間”開進偏遠鄉(xiāng)村
本報記者 孫海濤 沈薈 本報通訊員 陸鳳江
地處皖東的天長市,民營經濟較為發(fā)達,私營企業(yè)星羅棋布。但在少數(shù)偏遠鄉(xiāng)村,部分村民因身體殘疾或家庭需要照顧等原因而無法外出務工,特別是因病因災返貧戶,生活較為困難。為讓他們加快脫貧致富步伐,該市實施“村(居)為基礎、統(tǒng)一規(guī)劃、連片推進”的扶貧戰(zhàn)略,發(fā)動全市各類勞動密集型企業(yè)進駐偏遠鄉(xiāng)村,投資開辦“扶貧車間”助脫貧。
“企業(yè)下鄉(xiāng)開辦扶貧車間、建設生產基地,讓更多貧困群眾能就近就業(yè)擺脫貧困,同時也切實解決了企業(yè)生產場地受限、用工難及用工成本高等難題。”天長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扶貧車間激活了鄉(xiāng)村經濟,給貧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是一舉多得的朝陽產業(yè)。
貧困戶就近就業(yè)解難題
按規(guī)格下料、上機縫制、包裝封袋……10月21日上午,在天長市萬壽鎮(zhèn)張安村安徽新利清潔用品有限公司開設的扶貧車間里,不到40分鐘,村民王在蘭很快生產出50塊抹布。
這家公司是安徽新利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旗下的分公司,專門從事抹布、鞋套、鞋墊、毛刷、清潔球等100多種日常生活系列清潔用品的研發(fā)生產,產品主要出口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地。2017年4月,該公司在張安村開設扶貧車間,吸納附近110余村民就業(yè),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4人。
“在家門口上班掙錢,方便照應家中的老人小孩,上班和種地、顧家都不耽誤,我非常滿意?!蓖踉谔m笑著說,過去她和肢體殘疾的丈夫無法外出務工,只能窩在家里守著幾畝田,一家老小日子過得緊緊巴巴?,F(xiàn)在,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把家里牲口、菜園等料理妥當,就騎著電動三輪車帶著丈夫去村里的扶貧車間,倆人都成了“上班族”。
每天下班時,王在蘭夫婦把半成品材料帶回家,晚上接著干,公公婆婆也幫忙一起做。王在蘭有兩個孩子,一個今年考進了天長市重點高中,一個在鎮(zhèn)上讀初中。“我們倆都是熟練工,月工資加在一起有5500元。干得好公司還有獎金,再加上帶料回家加工的收入,每月可掙7000元,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有了穩(wěn)定收入,王在蘭的家境有了好轉,夫妻倆掩不住內心的喜悅。
“下一步,公司將擴大生產規(guī)模,計劃在更偏遠的湖區(qū)村組再開設10家扶貧車間,爭取每個村都建一個扶貧車間。第二批再招聘2500人,優(yōu)先聘用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勞力?!卑不招吕M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風富告訴記者。
漁民上岸當工人生活美
金秋時節(jié),夕陽的余暉灑在高郵湖西岸的楊村鎮(zhèn)湖邊村“漁民集中安置區(qū)”,20多棟新樓房錯落有致。漁民集中安置新村是“漁民上岸”民生工程,自2012年初陸續(xù)建成入住,目前已居住上岸漁民108戶546人。
在該市扶貧辦、農業(yè)、人社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漁民新村開設兩家扶貧車間。漁民上岸后,勞動力大多進入扶貧車間就近上班。一個面積近1200平方米的大型車間,專門用于加工當?shù)厮澄铩蛯?,設有剝殼、烘干、脫粒、分袋包裝等5條流水線,150名工人忙得熱火朝天。另一個車間約有300平方米,專門生產毛絨玩具,50多名經過培訓的農村婦女操作著工業(yè)縫紉機。
芡實加工車間,是天長市千秋芡實專業(yè)合作社投資開辦的?!皾O民上岸不再打漁,他們的生活怎么辦?我們在市里指導下成立合作社,組織有種植經驗的漁民承包灘涂水面種植芡實,其他人員進車間加工芡實系列產品?!睋?jù)合作社理事長全玉海介紹,如今漁民新村80%以上的男勞力從事芡實生產加工,每人年收入均在3萬元以上。
天長市匯宏玩具有限公司開辦的絨毛玩具車間,實行工人計件取酬,多勞多得,更加靈活機動?!芭兩习嚯S早隨晚,有的把孩子帶到車間設立的托兒所照顧,有的在接送小孩上學的空當時間來這里加工玩具?!避囬g負責人李春琴說。
“照顧好老人孩子,我就來車間干活,計件算工資,一個月也能掙2000多元?!贝迕穸⌒∑歼呎f邊在下料臺上熟練地裁剪絨毛布。她和丈夫住進漁民新村后就到扶貧車間做工,她做玩具,丈夫加工芡實,兩個女兒在附近的村小讀書,公公婆婆幫著做飯、搞衛(wèi)生,家里還養(yǎng)了不少雞鴨,一家人生活很甜蜜?!靶∑夹撵`手巧,做起活來手腳麻利,現(xiàn)在已是車間生產骨干了?!崩畲呵倏滟澋馈?/p>
老家在江蘇金湖縣金溝鄉(xiāng)的于敏蘭,10年前嫁給湖邊村漁民秦開旺,自從漁民上岸后進入車間,她也由漁民變成了工人?!拔蚁矚g這里的工作環(huán)境,車間離家不遠?!庇诿籼m說,自2013年6月上岸后,日子比起四處漂泊的漁民生活穩(wěn)定很多,如今兩個孩子在上學,丈夫開農用三輪車幫客商運送貨物,收入也挺好,家里經濟條件大為改善。
由漁民變工人,這里的幾百戶人家邁出了脫貧致富的新步伐。
扶貧車間學技能有奔頭
在該市仁和集鎮(zhèn)東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朱春萍像往常一樣來到安徽天佳玩具總公司開辦的扶貧車間,開始一天的工作。在制作好第9只玩具后,她發(fā)現(xiàn)玩具娃娃的眼睛位置有點偏,無法達到產品的質量標準,她趕緊請車間主任打電話向公司技術部總監(jiān)邱雁琳求助。
“我們車間有幾只玩具沒做好,能否幫忙檢查一下?”不到一小時,邱雁琳率技術人員趕到“車間”,經詳細檢查后,發(fā)現(xiàn)朱春萍加工工藝沒有問題,而是玩具下料工序不夠精準,導致玩具娃娃頭部稍微偏斜。經過一番調整,問題很快解決了。
“建立扶貧車間之初,考慮到部分群眾文化程度低,多數(shù)未接受過相關技能培訓,總公司就采取集中培訓、‘崗前練兵’、‘師帶徒’等方式,直接把生產技能傳授給工人,讓他們盡快端穩(wěn)‘飯碗’。”據(jù)天佳公司董事長陳杏忠介紹,車間里的每一個工人都是家庭的頂梁柱,背負一個家庭的希望,教會他們一門手藝,就能實現(xiàn)培訓一人、就業(yè)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與天佳公司一樣,天長市春輝鞋帽有限公司自從在石梁鎮(zhèn)、汊澗鎮(zhèn)3個村設立扶貧車間以來,也高度重視車間工人的技能培訓,該公司分批免費將新招收的農民工送到市里專業(yè)培訓基地學習,培訓合格后再上崗?!胺鲐氒囬g就業(yè)門檻低,技術要求也不高,但教會他們的就業(yè)技能,也是促進農村困難群眾穩(wěn)定增收的有效途徑?!痹摴究偨浝硪箝_寶說,公司還充分發(fā)揮企業(yè)自身技術優(yōu)勢,每次將訂單分配到各個扶貧車間,都要派技術骨干到扶貧車間巡查指導,面對面指導、手把手教技能,既提高了產品質量,又幫助工人增長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實現(xiàn)多勞多得。
“近年來,我市有關部門通力合作,采取多項措施,扎實開展偏遠鄉(xiāng)村就業(yè)困難群眾的幫扶工作,爭取項目支持,興建扶貧車間,讓更多的困難群眾就近就業(yè)。”天長市農業(yè)農村局局長、扶貧辦主任葉恒田說,截至目前,該市有100多家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紛紛把生產基地建在偏遠鄉(xiāng)村,積極投入扶貧幫困行列中。全市共開設扶貧車間260個,安排就業(yè)4.25萬人,其中20%以上是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群眾。
關鍵詞:“扶貧車間”開進偏遠鄉(xiāng)村